前不久,全新 MG4 在预热期间称,这台车将量产搭载半固态动力电池,其电解液含量低至 5%。固态电池这项革命性的电池技术,要进入量产阶段了吗?这会给整个动力电池行业掀起怎样的海浪?本期《情报所》我们就来一起深入探讨一下!
以下为本期视频文字版:
固态电池为什么被看好?
先来理清楚基本概念,什么是固态电池。
这是目前电动汽车较常使用的磷酸铁锂电池的内部结构,有正极有负极,有隔膜,还有电解质。那根据这个电解质的不同呢,现在主要又分为液态电池、半固态电池和全固态电池,不过这个半固态电池,其实是个伪概念,大家可以把半固态电池理解为,全固态的核心问题解决不了,被迫选择的折中方案。
为什么电池要把电解质里液体的含量一步步减少呢?两个主要原因,第一是为了提升安全,第二是为了提高能量密度。
将来会大规模使用动力电池的产品,除了电动汽车,还会有哪些东西?一个是在低空经济中非常重要的低空飞行器,一个是随着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人形机器人,相比电动汽车,这两个产品对于动力电池的要求更高,不仅要高的能量密度,而且还要更强的安全性能。固态电池,就是短期内最优的解决方案。
这也就是固态电池在产业和应用层面,被广泛看好的重要的原因。同时在政策方面,我国现在也非常重视固态电池的发展,固态电池已经是工业和信息化的重点项目。那问题来了,现在的固态电池技术,到底发展到了什么程度了呢?
固态电池的技术路线
去年 6 月,在新能源行业年中峰会上,宁德时代创始人曾毓群说,如果固态电池从概念到量产被分成 9 个阶段的话,那目前的固态电池,大概只在 4 左右。前些日子宁德时代负责人在财报电话会上曾透露过。距离小规模量产真正意义上的固态电池可能要到 2027 年,大规模商业化要到 2030 年,而目前听到过的,所有说自己使用了固态电池的车型,其实用的都是半固态电池。
固态电池技术发展卡在哪里了呢?
现在行业普遍认为最难攻克的地方,就是固态电解质和电极材料接触的界面问题。
不管是什么电池,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,都要跟中间的电解质进行接触,因为只有接触之后,才能有离子的交换,才能实现充放电。以前电解质里有液体的时候,液体因为流动性,可以自发填充电极材料的孔隙和不规则的表面。
但如果换成纯固态电解质,就没有流动性,与电极接触的地方,总归会有接触到的微米级的空隙,这导致这里的阻抗会非常高,并且目前的纯固态电解质还有一个问题,就是离子电导率也更差。
那为了解决这一系列问题,现在固态电池衍生出有很多技术流派,主要就是固态电解质到底应该用什么材料上。
这是目前主流固态电解质的技术路线,每条路线都有各自的优缺点。
总而言之,实验室阶段的固态电池,仍然处在技术路线大混战的阶段,技术路线百花齐放,就意味着这项技术并不成熟,什么时候跑出一条行业普遍认可的技术路线,可能才是固态电池走出实验室,进入量产阶段的时候,而这个过程依然有很多未知的困难,可以说,全固态电池量产上车,依然是任重而道远。
目前半固态电池情况
在全新 MG4 因为半固态电池登上热搜之前呢,其实已经有不少车企也在探索半固态电池的应用了。
早在 2022 年 1 月,就有 50 辆东风 E70 示范运营车,搭载了由赣锋锂业提供的半固态电池,不过此后并没有大规模量产,主要是为了收集实际运营的数据。
2023 年初,岚图追光使用了孚能科技的半固态电池,82 度电的电池,CLTC 续航能到 580km,在配置单中居然做得是标准版续航,价格也没有很贵,32.29 万。
去年 6 月 1 日,蔚来上线了 150 度电的超长续航电池包,只租不卖,这个 150 度电池包是目前中国乘用车最大的电池包,总重量 575 公斤,仅比 100 度电的电池包增加了 20 公斤。而这块电池就是半固态电池,来自蔚来资本投资的卫蓝新能源。
去年年中,智己 L6 上市的时候,推出了一款光年版车型,直接号称使用了固态电池,123.7 度电,CLTC 续航超 1000 公里。可惜呢,这个版本车型交付多次延期,直到现在为止我们也没查到交付的消息。
智己 L6 光年版所谓的固态电池本质上也是半固态电池,来自于上汽投资的清陶能源,属于清陶能源的第一代半固态电池技术,采用的是"氧化物 + 聚合物"复合电解质的方案,据说电芯的能量密度已经能达到 368Wh/kg 了。
那这次 MG4 上,据说使用的是清陶能源的第二代半固态电池技术了,电解质液体含量低至 5%,计划说是 2025 年年内交付。不过关于第二代电池的技术参数我们翻遍全网也没找到,官网也没透露任何信息,估计是等着在 MG4 上"放大招"呢。
为什么说是大招?因为我们了解到,搭载半固态电池的 MG4,定价可能只有 10 万元左右的价格。一定不会像出现以往车型那样,定个肯定不会有人买的离谱价格,起到个营销意义。
这也就意味着,半固态电池在提升能量密度的同时,也成功降低了量产成本,目前国内头部半固态电池的价格,已经高于液态电池不超过 30% 了,随着之后规模效应的提升,成本还会进一步提升。
写在最后
我们发现,每当有新车宣布使用固态或者半固态电池的时候,总会有关于固态电池是真是假的争论,对于使用固态电池的车,也会有画大饼、割韭菜的争议。
这说明很多消费者也非常关心这项变革性的电池技术。毕竟这项技术影响的,不仅仅是我们买到的电动车能跑多远,还有可能是人形机器人和低空飞行器的全产业发展。
那我们最后想跟大家说的是,不要高估全固态电池的量产进度,这东西没那么快,同时也不要低估半固态电池的升级速度,它正在悄悄地改变动力电池技术的市场格局。
如果你也和我们一样,对汽车行业的变革式发展满怀憧憬,欢迎大家到 B 站关注《童济仁汽车情报所》,我们会在每周五与探讨一个你可能感兴趣的新话题。大家有任何意见与建议,也欢迎留言与我们交流。
入驻媒体平台
商务联系人:Maggie
Tel:135-6413-6455
E-Mail:maggie@neuesmedia.com
版权声明:本文为《童济仁汽车评论》独家稿件。欢迎任何形式的转载,但须注明出处为《童济仁汽车评论》和撰写作者。如有任何侵权行为,侵权者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。
配资网络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