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,一起因为捡到孩子而为其办理户口登记,继而引发的父亲遗弃子女案件,终于迎来了最终的法院判决。生父被依法剥夺了孩子的监护权,同时也受到了应有的法律惩罚。
王先生,这位捡到孩子的好心人,最终获得了孩子的抚养权,成为了孩子的养父。他给孩子取名为“小石榴”,并从此开启了两人共同的幸福生活篇章。
然而,早在25年前,安徽省也曾上演过一段类似的故事。一对来自红旗村的父女,如同王先生与小石榴一样,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,在命运的安排下相遇。
养父刘和帅用20多年的时间,无私奉献,放下自我,倾尽全力将养女抚养成人。那期间,他们之间到底经历了怎样的风风雨雨呢?
1998年夏天悄然来临,农村的清晨天亮得越来越早。相比炎热的午后,农村人更愿意在清晨开始劳作,安徽红旗村的刘和帅也是如此。
某天早上,刘和帅吃完早饭,正忙着整理农具准备下地干活时,突然听到一阵微弱的婴儿哭声。他停下手中的活,细心地辨别声音来源,发现哭声竟来自自家大门外。
展开剩余90%起初,刘和帅并未立即出门查看,而是继续整理工具,一边思忖是不是有邻居在门外休息,毕竟村里早晨常有人聚在一起聊天。
然而,婴儿的哭声持续不断,且周围没有任何人声,令刘和帅心生疑虑。他放下工具,决定走出门外探查情况。
推开家门,他看到地上躺着一个放在篮子里的婴儿,门外空无一人。望着这个穿着单薄衣服的小生命,刘和帅一时手足无措。毕竟,年过四十、未婚且没有带过孩子的他,对抚养孩子毫无经验。
他缓步走向篮子,费力地抱起哭得几乎喘不过气来的孩子,试图安抚。孩子或许是饿了,或许不舒服,他哄了半天却无济于事。
无奈之下,刘和帅赶紧跑去邻居家求助。多亏了邻居大姐的帮助,才把孩子安顿妥当,并确认这是一名女婴。
刘和帅一开始没想到孩子是被遗弃的,反而急切地与邻居们商量如何找到孩子的父母。
在邻居的建议下,他几乎走遍了村里的每家每户,寻求任何线索,但毫无收获。无奈只能先将女孩接回家,等待孩子父母的消息。
回家时,刘和帅顺手把装孩子的篮子也带了进去。等孩子安睡,他才发现篮子里藏着一张纸条,上面写着孩子出生于当年3月,这才意识到这个三个月大的女婴可能被家人遗弃了。
面对女婴的去向,刘和帅陷入了沉思:是选择送人还是报警?但看着女孩安详的睡颜,想起她哭泣时的无助,他心生怜悯。虽然家境贫寒,家徒四壁,但他决定自己抚养这个孩子。
邻居们得知刘和帅的决定,都劝他再三考虑。毕竟他家经济条件有限,养育孩子需要花费不少,养不起或许还影响他未来的婚姻大事,更别说女婴长大后生活上的不便。
但这些劝告丝毫未能动摇刘和帅的决心。他坚信,这个被亲生父母遗弃的孩子,唯一能依靠的就是他。
于是,这个被弃的女婴就在刘和帅的庇护下,取名为刘园园,有了自己的家,也有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爸爸。
失去亲人后孤独生活的刘和帅,也因有了园园,感受到了生活的新意义。过去只顾自己,如今他愿意为了这个新的家人付出更多。
满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,刘和帅脸上常常露出难以掩饰的笑容,但他尚未预料到,未来的生活会充满了艰辛与困苦。
刘和帅似乎忽略了家庭条件的拮据和自己缺乏育儿经验的事实。幸福的幻想背后,是即将到来的风雨和磨难。
为了办理收养手续,刘和帅暂时将孩子托付给邻居大姐照顾。他兴奋地看到园园的名字终于出现在户口本上,却没过几天便遇到了大麻烦。
由于孩子年幼,他无法离开家照顾,导致无法安心下地干活,眼看着口中生了口疮,内心焦急不已。收入锐减,生活质量也跟着下降,刘和帅经常抱着孩子望向门外,心早已飘到田间。
幸好邻居们主动帮忙照看孩子,他才得以安心劳作。
养育孩子是一件细致且复杂的工作,没有经验的刘和帅几乎从零开始摸索。婴儿脆弱,吃的喝的、气温变化都可能影响健康,哭泣是孩子唯一的表达方式。
面对园园的各种哭闹,刘和帅常常无计可施。她生病时哭得更凶,却无法清晰地传达病情,直到症状加重才被发现并得到治疗。
时光流转,园园逐渐长大,食量增加,奶粉费用成了刘和帅的一大负担。即便是最便宜的奶粉,对这个家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。
为了省钱,他开始挨家挨户推销柴火,甚至不惜把园园背在背上,带着她一同外出砍柴和打工。
时间飞逝,园园已经不再是那个被背着的小婴儿,成为了懂事的孩子。俗话说“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”,她很早便帮忙干活,甚至自学了做饭。
刘和帅至今难忘有一天回到家,看到桌上摆满了饭菜,既欣慰女儿懂事能照顾自己,也为没能给她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而心疼。
村里人曾劝他找个伴侣共同照顾孩子,刘和帅曾考虑过,但鉴于家庭拮据和照顾孩子的责任,他最终决定放弃婚姻,把全部精力都用来养育园园。
他靠种地、卖柴和零散打工养活园园,送她上学,尽管生活贫苦,却也平静而温馨,让园园感受到满满的安全感。
然而,当园园考上高中后,平静被打破。61岁的刘和帅因长期劳作,身体开始出现严重问题,多次住院,医疗费用耗尽了积蓄,使得本就困难的生活雪上加霜。
园园除了繁重的学习任务,还要照顾体弱多病的父亲。幸运的是,政府注意到了他们的困境,作为贫困五保户,刘和帅被安置到新建的养老服务中心,园园也获得了孤儿应有的基本救助。
刘和帅一生未娶,却全心全意养育女儿,经历过苦痛,也享受过幸福,他们相互依靠,未来还有很多日子要一起走过。爸爸是园园唯一的亲人,而园园则是爸爸的“小棉袄”。
尽管刘和帅身体日渐衰弱,但在园园心中,他始终是最重要的人。政府的关照改善了他们的生活,让园园能安心住宿学习,而每当假期,她都会回养老院陪伴父亲,学着照顾老人,还会做义工。
高中后两年,园园逐渐从沉默内向变成活泼开朗的少女。也许是无忧的心态帮助她在高考中发挥出色,成功考入安徽广播影视学院。
大学录取对于家庭来说是喜事,但刘和帅担忧学费负担沉重,毕竟艺术院校学费不低,对于无收入的家庭而言是一大压力。但他仍希望园园能接受高等教育,改变命运。
然而,园园已经意识到家庭的经济压力,担心爸爸辛苦过度,决定放弃大学,选择外出打工,不愧为爸爸的小棉袄。
“爸爸,我不想上大学了,我想出去打工。”她淡然说出心声,不想让爸爸看出自己的不舍。
“不行,我不同意,我希望你能读书,有个好未来。”刘和帅坚决反对。
“可是学费太贵了。”
“我们可以一起努力,不是吗?”
“嗯。”这声“嗯”承载着父女对未来的共同期盼。
从那天起,刘和帅开始学习制作木槌,每天可以赚10到25元,木槌售价五元一个,运气好时能做五个,木材差时只能做两三个。
园园则在县城火锅店兼职服务员,收入略高于爸爸。父女俩都在用自己的劳动为学费拼搏。
虽然距离学费目标仍有差距,他们却不愿让对方感受到压力,始终以轻松的态度相互扶持。
每天园园下班回家后都会帮爸爸按摩肩膀和手臂,缓解一天劳累。刘和帅则笑着听她分享工作趣事,父女之间默契满满,互相鼓励。
或许是他们的乐观和坚强打动了命运,父女俩的故事被媒体报道,感动了无数人。
社会的力量强大,很快便筹集到园园的学费。面对记者,园园感激地说:“感谢爸爸给了我新生命,也感谢大家给我上学的机会。我还没有能力回报,只能好好学习,用优异成绩回报所有付出的人。”
有了学费的保障,父女依旧坚持工作,但负担减轻了,生活变得轻松愉快。
时光飞逝,八月开学季来临,园园将离开陪伴多年的爸爸。她倍加珍惜这段相聚时光,每天给爸爸按摩、聊天。虽知假期能再见,却仍想把所有思念都倾诉给爸爸。无论身在何处,她永远是爸爸的小棉袄。
刘和帅或许未曾成为社会眼中的成功者,他一生贫困、未婚,但他的善良让一个被遗弃的女婴有了生存的机会和温暖的家。
他是一个好爸爸,用一生的付出养育了一个优秀的女儿,给予她改变命运的希望。
虽然近年少有媒体报道,按时间推算,园园如今已大学毕业多年,或许在继续深造,或已步入职场。
相信这对父女的生活定会有更大改变。付出总有回报,他们的未来必将更加幸福美满。
——完
作者:理理
编辑:墨浓
发布于:天津市配资网络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